【中国留学生在美国】我们为什么要出国留学
一、中国人的美国留学史及其带来的影响
大唐有王降敕封,钦差玄奘问禅宗。边界远游多少国,云山前度万千重。玄奘西行求学的事迹一代代流传下来,鼓舞并激励了许多人。到了明代,还出现了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的壮举。不过,严格说来,真正意义上的留学教育,则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。
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奠基者公推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学生容闳。公元1841年,荣闳进入马礼逊学校读书,主持校务的是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传教士布朗。1846年冬,布朗准备回美国,并想走时带几名学生一同返美,其中就有荣闳。1847年4月12日,容闳一行到达美国纽约。1854年,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,同班共毕业98人,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第一流大学的中国人。
接受了西方良好教育的容闳,对破败的中国社会深感忧虑,一心想改变中国这种腐败落后的面貌。怀着这种“教育救国”的理想,他于1854年乘船从纽约回国。归国后,为实现他的计划,容闳四处奔走,首批挑选出来的幼童于公元1872年从上海搭船赴美。在之后的三年间,五批120名幼童全部到达美国。1877年,头两批幼童已有50多人升入中学,有18人已升入大学。
1876年,清政府派吴子登为督学,但吴子登一向视中国学生留学外洋为离经叛道之举。于是他就向总理衙门秘密上奏,讲留美学生如何不遵守封建礼教,如何被西方风俗同化。1881年夏,清政府决定将留美学生全部撤回。虽然清朝的留洋计划被迫停止,但归国的留美学生没有沉沦,他们靠着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,终于各自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。辛亥革命前后,他们逐步成为政界、军界、商界的知名人物,或成为工厂、铁路、矿山、建筑等部门的技术骨干。
据统计,他们中在外交界服务的有16人,其中,在耶鲁大学学习的梁敦彦曾升任外务部尚书;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唐绍仪曾出任临时大总统,第一届内阁总理;梁诚曾任驻美公使,在任内协助完成交涉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事宜。服务于教育界的有5人,在耶鲁大学学习的唐国安曾参与创办清华学堂,并出任第一任校长,为清末民初大批青年赴美留学作出了贡献;在耶鲁大学学习的蔡绍基在北洋大学(今天津大学)任上,对大学建设作出了贡献。
在工厂、矿山、铁路、电报电话等部门担任技术指导的总计62人。其中以毕业于耶鲁大学理工学院的詹天佑最为著名。詹天佑在参加京沈铁路的修建工程中,认真仔细,带头作业,完成了305米长的滦河大桥建筑任务,这是中国工程师设计建造的第一座近代化桥梁。1909年8月,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,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。当时,有人把京张铁路与万里长城并列为中国伟大的工程。詹天佑因此誉满中外,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。
20世界初期,清政府在北京正式成立游美学务处,游美学务处设游美肄业馆,为留学预备学校,后改为清华学校。1929年清华学校改名清华大学,派往美国的留学生达1279人。这样,以清华为中坚力量,便形成了清末民初赴美留学的高潮。
新中国成立之后,1978年,中国派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批赴美国的75名留学生,改革开放以来,自费留学也形成了一股滚滚而来的浪潮,加速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。20世纪后期尤其是进入21世纪,随着中国国力快速崛起,非公派美国大学申请及规模不断扩大,一波接一波。出国留学,这是为把中国变成一个开放的国家,不断交换、吸收全世界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成果的一项关键性政策和途径。
二、留学折射中美教育的差距
中美教育存在巨大差异,这也是大部分中国学生开始时难以适应的主要原因。美国教育引导孩子,中国教育管理孩子。在中国,大多数老师不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,通常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才是好学生。美国教育欣赏挑战,大胆提出质疑与疑问的孩子通常收到老师鼓励与表扬。
中国的教育通过成绩来反应学生的综合情况,注重头脑的单向发展,对学生体质重视不够。美国教育通常结合测验、讲演、项目制作(团队合作)等为学生做综合考察。突击期末考试在美国毫无用武之地,期末测验只占综合考评的百分之三十而已。美国注重孩子的多样性,摄影、艺术、舞蹈都是课程选修,学生如果喜欢,完全可以将其作为专业一路走进大学。
著名创造力专家Ken Robinson在TED演讲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? (学校扼杀创造力吗?)中讲到,各国教育都在准守同样的教育等级制度,即数学、人文科学、艺术这一顺序来实行教学。
中国教育也是这种等级制度的忠实者之一,不过,我们将数学的权重提高过多,以至于很多时候中国教育忽略了创造力的重要性。在高中,如果班级有人进入艺术班学习,通常会被认为是学习不好造成的。这种恶性循环的思想只会让我们失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,因为没有人愿意被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而去追寻艺术、追寻美学等金字塔底的等级。而这些,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是否可以制造出惊艳世界的产品。
三、美国留学会在哪些方面给学生带来影响
学识与发展机会:文凭与专业技能,可能的国外工作机会,这些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
个人能力:外语能力有质的提高,学会独立生活,身体素质、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得到锤炼
情感态度:对“祖国”、“民族”的感知度加深,对待个人感情的态度更认真和真实
意志品质:由于中美教育和文化生活方式差异大,在陌生环境里学习生活无疑对意志品质是极大磨练
三观和观念:重塑人生观和世界观,思维方式有重大转变,对规则、法律尊重,有平等包容和尊重个性自由的理念,有批判性思维,拒绝价值观和道德绑架
眼界与格局:极大地开阔眼界,客观地了解世界和自己
中美国家关系:自然形成亲美情节,影响中美民间的长远友善关系
四、名人眼中的美国留学是怎样的
网络热传《中国入世首席代表龙永图:从我送外孙女去美国谈谈中国的教育》。文中,龙永图谈到了中国软实力的核心问题,我们该有怎样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。中国现行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在塑造孩子价值观方面存在缺陷。龙永图把外孙女送去美国读书,为的是培养孩子的诚信和社会责任感,从而形成普世价值观。
年4月,杨澜在她的新书《留学改变了我的世界》里写道:“留学就是大写的苦逼,但却改变了我的世界。”杨澜这样描述她当初留学的想法:1993年,我得以参与了中国的第一次申奥。申奥的失败既让我看到了中国整体实力的不足,也看到了东西方相互理解的鸿沟,当时的我强烈感觉到自己不过是一只井底之蛙,对外部的世界了解实在太少。让我放弃来之不易的成功、放弃眼前那么多名利的初衷,就是想要去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。我希望能够学有所长,能够更加深入到媒体的策划和制作中去。这种简单、强烈的想法让我迈出了人生的那关键一步。
杨澜认为她的留学之路很“辛苦”,一直贯穿着她的哥伦比亚大学整个学习生涯,但她也非常感激这段生活。她说:这让我在国际政治、外交、经济、传媒等各个领域都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。
3月22日,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北大发表“留学改变人生“演讲,她引用“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”来鼓励美国学生来到中国、中国学生走入美国,开阔视野,增长见识,修习双方语言及文化。米歇尔表示,出国留学不仅在改变学生自己的人生,同时也在改变你们所遇到的每个人的人生。
毕业于卡内基梅陇大学的李开复这样认为留学:今天我再回想一下,回答开始时提出的问题:如果我没有去留学,如果我一直留在台湾,我没有得到上面的这些礼物,是否还能成为我今天成为的人?我想,我的答案是否定的。
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饶毅在回想其留学经历时这么说的:在国外长年生活,到最后我觉得还是有归属感的问题。在留美十年之后我就已经想好:我不准备退休后才回国,而要在事业活跃时期对中国有所贡献,其实在没有完全回国时就可以做些事情;而如果要回国,就一定会是在50岁以前。
毕业于新墨西哥大学的郎平在其自传《激情岁月―郎平自传》中回忆了令其终身难忘并改变人生轨迹的留学经历。她深情道:这段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,历练了我的心智,我已经把这个“世界冠军”一脚一脚地踩在地上,踩得很踏实。于是,郎平成为了世界的郎平。
龙永图、杨澜、郎平等都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,来提倡年轻人开阔眼界、增长学识、磨练品质、活出自己的精彩。留学在一般人会又有怎样的理解?
五、留学生眼中的美国留学是怎样的
对于众多学子,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。美国留学可以给我们带来专业学识与发展机遇,用通行的语言来相互了解。留学是青年时期难得的锻炼机会,也是宝贵的人生阅历。留学使我们受益良多,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,学会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和谐相处,留学对重塑人格、价值观和世界观意义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