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 美国常春藤名校申请失败原因分析
近年来,藤校整体录取率一直走低。常春藤在中国大陆的录取率不到5%?!中国学生挤进美国常青藤的竞争,激烈到什么程度呢?《经济学人》早先有一篇文章,指出去年约有4万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,这数据包含所有在美国读高中,国内国际学习,体制内学校,拿中国境内护照的总人数。其中,只有200人进了常青藤(录取率0.5%)。
留学通解读:爬藤失败原因大揭秘
(1)精心的包装,却成了致命的硬伤
中国家长碰到美国招生官,抓着人家就问,“我们家孩子考多少分能上哈佛?”他们的回答也如出一辙,“分数,其实并不重要。”听完这句话,有的家长直接就木讷了,也有的家长给予善意的微笑,心里想,“老外说话真不实在。”
其实,双方都没有错,是中美思维差异做得怪。美国人说话偏学术范儿,中国家长觉得不实在,大伙儿爱听落地的讲法,第一,说出概念,第二,给出数据,第三,拿案例证实。
(2)提升学术能力/IQ (占比50%~70%)
中国家长理解的学术能力,最常见的误区:
第一,家长完全不知道孩子的学术能力。简单测试一下,请您三秒钟内告诉我,您孩子的学术兴趣是什么?倒计时,3,2,1。我相信很多家长是说不出来的。
第二,不仅是家长,有时候孩子都不知道学术兴趣是何物?同样的问题,遇到过两个有意思的回答。一个女孩告诉我,我的学术兴趣是:语文,数学,物理,化学和生物。各位,这是学科,这不是学术兴趣。学术兴趣是指,在学校和家长约束之外,孩子愿意无限制花时间钻研的事情。
另一个男孩回答我,“我的学术兴趣是打游戏。”的确有孩子因为打游戏,打到了美国TOP20内伯克利大学,他打游戏打到觉得游戏太慢了,自己拿程序写了一个游戏,架了一个服务器,这叫打游戏打出水平了。
美国的精英教育是,大学前两年一般是通识教育,让学生尝试各种领域。学生可以自发的探索自己的学术兴趣,再去不断去深挖,激发出自身的能量并且可持续发展,最终在学术领域里取得一番成就,这是赴美留学的好处之一。
(3)培养领导力及影响力/EQ (占比20%~30%)
领导能力在中国最常见的两个问题:
问题一:扎堆现象
即为申请做得活动都像是标准化流水线做出来的。比如 模联,植树,敬老院,支教,北极科考、非洲保护野生动物。估计九成的家长读完都会“中招“的感觉。
问题二:家长包办
大多时候,学校在乎的并不是活动的主题,而是学生在活动中展现的思考方式。简而言之,活动和规格并不重要,挖掘做活动中的价值以及做事情的影响力才是关键。
(4)培养思维模式/ID (占比10%~20%)
中国式培养思维的问题,是填鸭式教育导致缺乏批判性思维。大多数人的申请,是以终为始。科学的实现路径也要按照终极目标的时间倒推及目标的难度做切分。而学生赴美申请的三大门槛:首当其冲需迈过学校,标化,GPA这一门槛,这是硬实力的表现。具体硬实力后,课外活动和文书软实力将会发挥巨大作用,软硬实力相互促进。
留学通建议:美国名校竞争日益激烈,在学校、GPA、标化考试上,招生官很难区分学生的差异,这时候,就是软实力发挥作用的时候了。在众多活动资源当中,活动的选择一定要以“质”为核心,并不是量多取胜。